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专项研究报告

2016-12-30 18:41:15

一、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TOP10研究

1.综合实力TOP10分析

1.1管理面积均值1.33亿平方米,综合实力TOP10企业管理规模跨越式增长


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管理面积均值达1.33亿平方米,较上年大幅增长74.84%;平均管理项目744个,同比增长61.72%。与TOP11-100企业横向比较,综合实力TOP10企业管理面积与管理项目个数的增长速度,分别是其1.98和3.28倍,展现出了TOP10企业突出的经营能力与良好的成长性,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大。这些优秀企业或依凭开发商背景,或借助技术平台,不断加强城市深耕,优化市场布局,行业地位持续巩固与提升。

第一,90%的综合实力TOP10企业借助母公司的快速拓展,实现了物业管理规模的大幅提升。

2015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审慎的布局策略,TOP10企业的母公司开发企业实现了销售业绩的新一轮上涨,销售规模再创新高,促使TOP10企业管理面积和储备面积迅速扩容。

第二,打造和输出技术平台,扩大企业管理半径。以长城物业为例,通过输出技术平台,与其他物业服务企业合作联盟加速扩张:“一应云”智慧平台建立至今,聚合了物业服务企业200余家,逐步打造一应云社区生态圈,经营规模迅速拓展。

第三,加强城市深耕与布局优化。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继续加强城市深耕,通过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以及较高的服务水平在已进入城市获得了更多、更优质的项目;综合实力TOP10企业主要布局的是一线及二线经济发达城市,市场经济活跃带动物业服务需求,促使城市物业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1.2加大多元业务开展力度,推动营收与净利润再创新高

2015年,在房地产开发市场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物业管理行业深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综合实力TOP10企业拥有更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营收与净利润实现了新一轮的大幅增长,二者再创历史新高,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彰显。一方面,综合实力TOP10企业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开展多元业务并严控各项成本,深入挖掘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品牌优势保障更高的盈利空间,通过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带动利润提升,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获得业绩持续走高。


2015年,依托精细化、特色化的多元业务,以及精准的市场研判,综合实力TOP10企业营业收入得到显著增长:全年营业收入均值22.17亿元,同比增幅达25.70%。其中,物业服务收入均值为15.95亿元,多种经营收入均值为6.22亿元,较2014年增长21.98%,收入贡献度达28.08%,远高于百强企业平均水平。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多种经营净利润均值达8873.89万元,占比48.73%,物业服务净利润均值为9336.44万元,占企业平均净利润的51.27%;综合实力TOP10企业多种经营利润贡献率远高于百强企业。

1.3借助新技术降低服务成本,加速创新提升企业绩效

综合实力TOP10企业主动顺应行业发展大势,在加速多元业务开展、积极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同时,通过高新技术优化改造,实现企业营业成本率的持续降低。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营业成本率为75.13%,比2014年(82.19%)下降7.0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百强企业4.83个百分点。TOP10企业突破传统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资源协同效应,实现降本增效。

在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盈利处于较低水平的大背景下,综合实力TOP10企业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走在了行业前列。一方面,TOP10企业加大传统物业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投入,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升级,有效降低基础物业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引入,使复杂业务和重复性作业变得扁平化、智能化和标准化,降低企业人员数量与劳动强度,减少企业的人工成本。随着智能化及创新业务的投入不断加大,综合实力TOP10企业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经营绩效方面持续领跑。

2.服务规模TOP10分析

2.1苦练内功,深耕布局区域


服务规模TOP10企业十分重视自身实力的提高,管理面积均值为13578.51万平方米,较2014年大幅提升73.04%,管理项目数量均值达到747个,进入城市均值超过100个,规模实力凸显。在夯实自身实力、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服务规模TOP10企业开始了市场拓展的步伐,不断扩大管理与服务半径,进入城市均值为100.20个,是百强均值的将近4倍。在不断扩大城市半径的同时,服务规模TOP10企业更重视对已布局区域的深耕力度,单个城市管理面积均值同比增长53.00%,达到135.51万平方米,有效提升了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2.2借势母公司扩张力度,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开发商规模的扩张,是服务规模TOP10企业规模增长不可忽视的推动力。服务规模TOP10企业紧跟开发企业的发展节奏、依托集团的力量、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是开发商下属公司规模化发展扩张的基石,同时规模化发展也对物业服务企业自身的建设、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挑战,只有在进取中才能不断提升,跟上节奏,才能取得超前发展。

2.3资本市场加速兼并收购,助企业规模提升


服务规模TOP10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兼并收购,有效提升企业规模。通过彩生活、中海物业的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到,上市物业服务企业募集资金最主要的用途为收购其他物业服务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企业的总资产、管理面积和项目数量都得到成倍增长。

3.成长性TOP10分析

3.1管理面积均值翻番式增长,储备项目超百强均值十倍


 
从发展潜力各项指标来看,成长性TOP10企业领先优势显著,其中,管理面积的增长率更是达到360.00%,营业收入均值增长率也高达38%。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大规模的项目储备也为成长性企业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基石,企业合同储备项目建筑面积均值达到2465.88平方米,是百强企业的14.27倍。面积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储备项目的增加,与开发商实力和企业自身的拓展能力有关。另外,企业利用创新的发展模式,也凸显出其卓越的成长属性。

首先,部分成长性TOP10企业直接承接母公司的开发项目,规模获得了超速增长。幸福基业物业母公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产业新城的建设中独树一帜,保持了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幸福基业物业在协同效应的影响下,也获得了加速发展的推动器,保持了管理面积、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储备面积的迅速累积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成长性TOP10企业并不仅仅满足于开发商提供的资源,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积极进行市场化拓展,进一步提升发展潜力,如绿城服务在承接绿城集团项目的同时,积极外拓,约一半以上的接管项目是来自其他开发商,打破发展瓶颈,企业全面扩张。

最后,成长性TOP10企业也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成为行业转型领军者。如福星智慧家整合十余家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开创物业资源众筹平台和物业资源众筹商业模式,跨界的经营理念和思维给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方向。

3.2技术、资本、人才,构成未来发展三大支撑

成长性TOP10企业拥抱互联网与资本市场,优化人员结构,全方位保障企业未来发展空间。

首先,成长性TOP10企业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东风,在提升物业服务管理规模的同时,实现业务多元发展。在管项目迅速扩充,主要是成长性TOP10企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利用新技术提高服务品质,企业的口碑和品牌效应不断增强,有效挖掘社区商业巨大潜力。

其次,成长性TOP10企业主动结合资本市场,获得企业扩张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大型物业服务企业选择在主板市场上市,另一方面随着新三板的持续升温,成长性TOP10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在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资金来源的同时,其规范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标准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其未来发展提供驱动力;而且成为公众公司后可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帮助企业获得品牌效应的先发优势,促进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

其三,成长性TOP10企业通过有效的人才战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从人才结构来看,成长性TOP10企业本科以上员工数均值为1037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8.50%,较2014年提升0.83个百分点,高学历人才占比进一步提高。本科以上学历员工数均值达到1037人,远多于百强企业417人,人才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才结构优化有效保障成长性TOP10企业未来业务拓展和转型。

4.服务质量TOP10分析

4.1优质优价,促收缴率与续约率均超95%


2015年,服务质量TOP10企业物业费均值为4.92元/㎡/月,高于百强企业平均物业费14.95个百分点,较2014年提升9.58%。“优质”是“优价”的基础,服务质量TOP企业一方面致力于高端项目的拓展与服务的提升,为业主营造高品位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基础服务和拓展多元化服务,用一流的服务标准为业主提供全面周到的品质服务;同时,从细节着手,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推出细致入微的特色服务,打造企业品牌特色。

服务质量TOP10企业由于提供了高质量的物业服务,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与项目续约率均高位提升。2015年,服务质量TOP10企业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与项目续约率再创新高,物业费收缴率均值由2014年的95.37%上升至95.91%,在管项目的续约率由2004年99.13%上升到2015年的99.57%。服务质量TOP10企业的优质服务为物业费收缴率与项目续约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充分体现出业主对服务质量的认可以及持续合作的信心。

4.2满意度衡量企业服务质量,基础服务是影响满意度关键指标

满意度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物业服务质量的优劣,也关系到物业服务企业能否立足市场、基业长青。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2015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调研报告》,物业服务作为居住满意度调研的九个关键指标之一,重要性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影响居住满意度的指标,物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对居民居住满意度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物业服务细项指标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清洁卫生、客服人员、安全秩序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等指标受到居民的重视程度较高,满意度领先企业抓住了服务的关键环节,在基础服务上下功夫,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度。

5.社会责任感企业分析

5.1保障房管理面积均值近230万平方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15年,社会责任感企业承接保障房管理面积均值达到227.97万平方米,是百强企业均值的4.19倍,较2014年增长26.38%。社会责任感企业多年来持续专注保障房、经适房项目管理,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和老旧小区等的物业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提升服务质量,为政府解忧、为和谐社会做贡献。首开物业和首欣物业等企业2015年在北京市政建设、经适房建设等物业服务中,为维护社区稳定发挥卓有成效的作用。

5.2解决就业,促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责任感企业2015年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均值为7025人,是百强企业均值的1.40倍;且较2014年增长6.50%,是百强企业增长速度的3.59倍;由于物业服务提供的大部分工作岗位都是保洁、保安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因此,社会责任感企业在解决低学历人员、下岗待业人员、专业军人以及农村务工人员等的就业问题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保利物业、招商局物业2015年提供就业岗位数均超万人,在为社会就业困难群体创造工作机会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5.3积极履行纳税义务,投身公益为社会做贡献

社会责任感企业不仅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产品,获得利润收益,同时也积极依法纳税。2015年在企业利润增长的同时,纳税总额稳中有升,依法纳税总额均值6450.33万元。万达物业、联发物业和中信物业等企业将依法纳税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为国家税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社会责任感企业继续在社会公益慈善领域发力,捐赠总额均值69.89万元,为全社会做出无私贡献,也为行业内其他企业做出好的表率。招商局物业和鲁能物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多项慈善捐赠活动,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二、中国物业服务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5年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互联网+”、“资本”成为行业年度热词,同时,物业管理行业在新时期面临一系列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2012至2015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在管总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3.90%,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积极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促进了社区服务的提升。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物业服务企业逐步打破地域界限走向全国化,部分具备相当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且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较为成熟的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先进、高效的技术及良好的社区服务,推动彩生活、中海物业、中奥到家以及一大批在新三板挂牌的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的成功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这些物业服务企业继续保持对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投入,并加快扩张步伐,通过兼并收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促进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淘汰落后企业,实现了行业跨越式发展。



1.借高新技术大势,科学优化提高效率,服务创新提升质量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发布多项政策,倡导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重要基础。2014年5月4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2016年国家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智慧社区的建设与评价得到各层面的认可,对传统物业管理转型升级来说是重大政策利好,促进了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1技术支撑,促物业基础服务改善

基础物业服务紧密关系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包括客户服务、秩序维护、设备维修、清洁卫生及绿化养护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借助新技术来实现基础服务水平的提升已成为行业趋势。物业服务企业通过硬件设备智能化升级,降低安保人力成本;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集中管控,减少管理层级,优化区域资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物业服务效率;通过对员工工作流程、工作效果管控及评价的标准化,使服务质量可控、可管、可优化、可评价,在强化了企业市场软实力、锻造其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升级。

物业服务的“互联网化”依托于传统物业产业生态,将海量的社区资源和互联网有机地连接起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分配的信息化、智能化及专业化。物业基础服务把互联网基因植入房地产延伸服务,实现设备设施及社区物业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了物业服务效率与水平,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新技术为专注于物业服务质量的企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满足业主不断提高的居住质量要求,缓解人力成本上升、物业费水平长期处于低位的压力,通过较好的市场口碑与服务品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1.2技术拓展,助物业增值服务深化

物业服务企业渗透融合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社区管理互动平台,围绕业主生活服务链与第三方形成互补关系,提升业主多样化需求与服务的匹配度。从业主多层次需求来看,结合互联网的互动、便捷等特性能有效满足业主需求,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形成物业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企业带来了低成本运营、多维度拓展服务种类等竞争优势,解决目前物业管理行业中的痛点,深度满足业主需求,最终实现物业服务与业主需求的完美匹配。

多元化增值服务在满足业主多层次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行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物业服务企业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拓展多元化物业服务渠道,努力让业主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居家购物、养老、教育、健康、商旅、文化等多种服务。通过对服务的创新与提升,在为业主优化居住体验的同时,也开辟了企业新的营收渠道,提高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推动企业规模化扩张,实现物业服务领域的延伸。另外,物业服务企业多元业务的开展,也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间接促进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1.3平台输出,共创共享社区服务生态圈

面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巨量市场空间,部分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进行扩张,扩大物业管理面积;部分企业通过对外输出技术平台及运行模式,越过企业并购所面临的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难以整合的风险,为物业服务企业、商家和业主等提供一个合作共赢的社区平台。技术平台的输出主要以资源整合、合作共赢为理念,挖掘并满足社区业主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与其他物业服务企业共创共享物业生态圈和社商生态圈,共同引领社区生活新方式。这种运营模式刺激了生产要素,特别是高新技术要素跨空间的流动和配置,以形成物业服务企业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

平台输出不同于企业间直接的兼并收购,它以一种包容式(而非攫取式)的方式整合社区资源,与其他物业服务企业共创共享行业社区生态圈价值,推动物业管理行业良性发展和社区生活方式的蝶变进化。“互联网+”不应仅局限于提升物业服务效率,它从与物业服务相结合之初就被赋予变革物业服务模式的重任。在未来,借助“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输出服务平台这种模式,将向更多物业领域延伸,以期带来物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和组织效率的提升,带来更透明的物业管理,带来更安心便捷的服务。

1.4探寻创新模式,体现企业价值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物业管理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批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对服务内容推陈出新,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方法上努力改进,探寻创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服务特色,带动企业在收入方面的稳健提升,也为行业带来可预期的发展前景。

(1)以技术为依托,“智慧”为特色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运用,为物业服务企业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带来巨大机遇。物业服务企业通过新技术手段的引入,让企业变得更有“智慧”更有效率。物业服务企业依照扁平化的思路,对内部管控流程进行梳理整合,完成标准化、专业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对设施设备进行数据化、信息化处理,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通过移动终端App对收费系统、访客系统、停车系统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使服务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部分企业与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全方位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打造智慧社区,提供满足居民衣食住行方面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2)绿色节能成为企业发展主题

物业服务特色企业重视加强绿色科技的应用,切实践行绿色管理、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通过对所管物业项目开展绿色节能技术改造,对设备维修保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制定管理节能手册等手段,对节能工作进行规范化,达到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3)全产业链管理彰显企业实力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加注重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管理能力,将创造性思想转换为实用服务产品、可行操作方法以及高效管理方式,坚持标准化服务运营理念,不断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4)专业化管理体现企业水平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的物业也日趋多样化。企业在细分市场竞争中,把精力重点集中在某些专业领域,形成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服务特色,作为市场拓展重点,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服务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深入探索住宅物业、办公物业、学校物业等业态领域的个性化、精细化、高标准的服务需求与特性,打造核心竞争力。

2.乘资本市场东风,助力企业发展提速,优胜劣汰焕发行业整合活力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政策陆续出台,国内资本市场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为物业服务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证券业协会修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发布《关于做好实施做市转让方式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2015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我国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开始从粗放式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式现代服务业转变。凭借高新技术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优化改造,一批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已引得资本市场的极大青睐。这批企业的成功上市,将极大地弥补其提升经营效率、转变服务模式、对外拓展规模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有了资本的强大支撑,上市物业服务企业为增强品牌效益、吸引高端人才,同时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实施的兼并收购战略就有了最有力的攻伐利器。而随着资本在行业整合中发挥的力量越来越大,物业管理行业将面临洗牌,行业集中度在物业服务企业规模化扩张的大背景下,提高已成定局。

2.1资本市场为上市企业提速换挡、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利的经济条件

2.1.1主板市场备受追捧,上市物业服务企业表现良好

2014年6月,彩生活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资本市场第一股。2015年以来,物业服务企业在资本市场不断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中海物业和中奥到家均先后成功在香港上市,绿城服务也已披露招股说明书。根据2016年5月30日收盘数据,彩生活、中海物业、中奥到家三家物业服务企业的市盈率分别为27.92、32.01和86.66,远高于香港主板的平均市盈率9。

物业服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在主板上市,将受到各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与评价,主动或被动地提高公司规范化运作水平,利用强大的资金支持其管理项目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从短期来看,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公开市场交易,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业主的质量评价、投诉建议与反馈,是决定投资者是否投资该企业并影响企业股价高低的核心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无论是物业服务企业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业务人员,思想观念都变得更开放、更睿智,在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并未忽略“量与质”的辩证关系,更加重视物业服务质量,通过资本市场为业主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从长远来看,主板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更受股民、媒体、研究机构的关注,这也有利于形成社会大众对企业业绩的市场评价机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企业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为企业进行产业链横向与纵向延伸、完成战略布局提供资金保障。

2.1.2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倍增,规模化发展优势明显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已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新阶段另一股重要的资本推动力,受到众多创新、创业型物业服务企业的持续追捧。截止2016年5月底,已有26家物业服务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多家物业服务企业也均表示出在新三板挂牌的意愿。

物业服务企业新三板上市具有多项益处。首先,在资本层面,新三板上市企业股份能在资本市场流通、套现,拓宽企业资金来源,通过定向融资能筹集大量资金,也能提高金融机构对上市企业的信心,更容易得到商业银行贷款。其次,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市企业将同时受到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独立性审查,税务、工商和企业管理层合法合规审查,以及现金流、收入确认研发支出等财务信息披露的审查,能够主动或被动地提高公司治理和规范化运作水平,推进业务增长。另外,于新三板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也可以在未来实现转板:通过IPO直接转板;被上市公司收购实现曲线转板;直接对接创业板。

2.2“资本诱惑”:兼并收购成为上市物业服务企业筹集资金的最主要用途

通过彩生活、中海物业及中奥到家三家主板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招股说明书,上市物业服务企业募集资金最主要的用途为收购其他物业服务企业。除彩生活、中海物业、中奥到家外,绿城服务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透过招股说明书,绿城服务所得款项用途除开发“智慧园区”项目及“幸福绿城”园区O2O平台外,最主要的用途即为收购“物业管理项目组合具有吸引力的物业服务公司”。这四家已在港上市或即将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其资金使用方式均包括收购其他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凸显,企业利用成本优势,可增强其抵御竞争、扩大规模的能力。募集到的资金还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吸引并留住有才干者,对企业未来持续向好发展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兼并收购是跨越市场准入门槛、规避开拓新市场风险、实现规模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了三十余年,现有物业服务企业十万余家,集中度仍然非常低。2012年后物业服务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兼并收购,以扩大业务规模,做大做强。目前物业服务企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兼并收购:第一,收购国内外另一个地区的企业,成功进入新市场,将跨地域管理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并获得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提升本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行业地位;第二,输出服务平台,发挥协同作用,规避企业直接并购中可能出现的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难以整合的问题。通过兼并收购,物业服务企业可快速实现规模增长,优化地域及项目布局,获得高端物业管理经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3.集中度迅速提升,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实现多方共赢

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可凸显规模效应,直接提升行业集中度;而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对物业服务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改造,为企业积淀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获得了更高的品牌溢价,无形的软实力间接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处于离散度相对比较高的一种状态。但是在高新技术与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行业整合速度逐步加快,整合力度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3.1百强企业深挖新时期市场契机,行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聚集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年初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包括物业管理行业在内的服务业指出了改革发展的方向;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5月起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将全面实施营改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营改增的历史机遇下,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3.1.1借势技术与资本的力量,百强企业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国内资本市场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为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百强企业纷纷扩大管理规模,挖掘市场价值,提升企业效益。2015年全国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7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08%;百强企业管理面积约占全国总管理面积174.5亿平方米的28.42%。2012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68亿平方米,约占全国总管理面积的13.54%,到2015年,这一比值则增加至28.42%,表明行业中集中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3.1.2专业与专注赢得市场份额,优势企业强者愈强

在管规模能直接反映企业真实的业务水平与市场地位,规模庞大意味着物业服务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新业务开展速度。伴随资本的进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行业优胜劣汰加剧,优势企业置身于寻求“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之路,直接或间接促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以综合实力TOP10企业为代表的优势企业,其市场占有率自2012年起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在管建筑面积13.33亿平方米,占全国总在管建筑面积的7.64%,市场占有率同比上涨23.71%;2012-2015年综合实力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年复合增长率达38.46%,超过百强企业同期年复合增长率10.44个百分点。相比百强企业,优势企业在地域扩张方面具有巨大的领先优势,其经营能力、发展潜力在百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中均位于前列。

物业服务企业为了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或基于完善战略布局考量,利用企业自有和投资者投资的资金,加快兼并收购步伐,行业整合趋势不断加强;同时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竞争力,物业服务企业利用智能化硬件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软件系统,优化保洁、保安等基础服务体系,提升物业管控效率,并开展社区增值服务,以满足业主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等各类服务需求。物业服务企业主动融合技术与资本为企业带来的有利因素,做大做强做好,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2校准市场集中的步伐,基于行业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集中度的显著提升,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不断优化,规避恶性竞争风险,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促进行业跨越发展。行业的发展,直接对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及业主产生利好,三方将实现共赢。

对业主而言,行业跨越发展意味着行业竞争将更加充分,淘汰落后的、服务质量极度欠佳的物业服务企业,使业主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对企业而言,行业跨越式发展可以优化企业物业服务,提高物业服务效率,降低物业服务成本。同时也会倒逼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赢得较高的客户满意度,提升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服务水平,使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最终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物业服务作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政府而言,行业的跨越发展一方面有利于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稳定及和谐社区建设,提升资源与需求的匹配度,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行业发展规范企业运营行为,缓解政府监管压力。

上一篇:国产手机转战高端市场能打败三星苹果吗?
下一篇:年底多城市限购政策再升级 房企并购趋势将凸显